鲁虺贴吧搜索堂
输入关键词:
类目资源: 智虺堂 康熙字典 汉语词典 毒鸡汤 谜语 名言 解梦 谚语 古籍溯源 异体字 大辞海 制度 语言翻译

鲁虺贴吧搜索堂 / 六書不敷用,應增第七書——漢字應當增加“反切字”上一个 查看全部 下一个

六書不敷用,應增第七書——漢字應當增加“反切字”

六書不敷用,應增第七書——漢字應當增加“反切字”六書不敷用,應增第七書——漢字應當增加“反切字”記得我上大學的時候,有一次,同室的室友說了一句話:“把那個東西扔出去”。他說“扔”的時候,不是按照普通話的發音reng,而是說成leng。我當時就想,如何用漢字把這個leng寫出來呢?那時雖然有這個想法,並未深想。最近思考漢字問題,越來越覺得這是現有漢字的一個缺陷:無法在文字中,靈活區分由於細微語音差別導致的詞語變體。還是用前面的例子吧。如何用漢字把那種特殊語境下的leng寫出來呢?當然,誰都知道他說的是“扔”,但是你若直接寫成“扔”的話,雖然表達了他當時所要表達的意思,卻未能表達他那時特殊的發音。如何寫這個句子呢?在現有的漢字體系下,我想到3種寫法。1、把那個東西扔出去。這種寫法,如前所述,無法表達說話人此時此地的特殊口音。2、把那個東西leng出去。這種寫法,能使人瞭解說話人此時此地的特殊口音,但無法使人瞭解他所要表達的“扔”的意思。即使能根據上下文判斷出正確的意思,但leng不是漢字系統的字符,這種不得不夾雜拼音的作法,本身便暴露了這裏漢字的技窮。3、把那個東西扔(音leng)出去。這種寫法,能使人瞭解說話人此時此地的特殊口音,也能使人瞭解他所要表達的“扔”的意思。但是不但使用了文字以外的拼音,還要加括號注釋,笨重之狀可掬。唯一合適的辦法,是再造一個字。但是,這個字好造嗎?想了一下,用現有的造字方法,這個字不容易造出來。如果漢字是拼音文字的話,這個問題就很好解決。實際上,我上面提到的難題,對於例如英文這樣的拼音文字,根本不成其為問題。在英文小說中,經常能發現作者為了表示書中人物的特殊發音,而臨時造字。假設,在拼音漢文中,表示扔的字的拼法是reng的話,那麼“把那個東西扔出去”的寫法就是:Ba nage dongxi reng chuqu.而要強調表示“扔”的發音是特殊口音leng時,只要寫成下面的樣子即可:Ba nage dongxi leng chuqu.再舉一個例子,東北土話,把人說成in。如果我們要寫一個有這種口音的東北人說的“我是東北人”時,往往寫成“我是東北銀”。但“銀”在漢字中根本沒有人的意思,把人寫成銀,不是公然的寫錯別字嗎?雖說漢字有同音假借的作法,但這種方法的使用是受限制的,不能無限的使用。實際上,從漢字史可以觀察,同音通假因為容易造成表意的淆亂,是一個被排斥的作法。唐以後,除了沿襲已經約定俗成的通假字外,很少再有新的通假字被承認為合法,就是一個明證。(漢字簡化運動時,搞漢字簡化的那班人不明此理,任意製造谷通穀,叶通葉等大量新通假字,導致漢語書面語表達的混亂,被人詬病,也說明此種方法不能濫用) 如果用拼音文字的話,這個問題又是非常容易解決的。我是東北人。  Wo shi dongbei-ren.我是東北人(音銀) Wo shi dongbei-in.我一直以為這是漢字相對于拼音文字的一個缺點,而且是一個無法解決的缺點。但是最近偶爾想到,其實這個問題,漢字系統並非不能解決,只是目前狀態下的漢字系統無法解決而已。關鍵是要增加新的造字方法,擴大漢字表達的張力。使得漢字能夠更加靈活的表音達意。因此,我覺得在漢字傳統的六種造字法之外,應該再增加一種新的造字法:反切法。假設我們要造一個表示扔的leng字,用形聲法不容易造出字來,如何造這個字呢?我們用反切法。我們把這個新字造成一個左右結構的字。左邊是意符,我們使用提手旁。右邊是表音部分,使用反切法,假定我們以ㄌ來表示l,以ㄥ來表示eng,把聲母符號放在上面,把韻母符號放在下面,這樣造出來的字就是(見附圖):漢字是可以造新字的,如果已有造字法無法合適的造出新字了,也是可以增加新的造字法的。最初的漢字,只有象形會意的造字法,後來因為象形會意不敷應用,才産生的形聲造字法。既然如此,如果形聲造字法不敷應用了,自然也可以再發明新的造字法。從漢字發展到形聲字階段,大量的形聲字産生以後,一千多年間,漢字的發展之路就停了下來,始終沒有再發生新的造字法。這是因為形聲法是高度能産的一種造字方法,似乎足敷應用了。但如我前面所舉例的事實證明,現有漢字系統確實無法很準確的表達許多特殊的漢語現象,這就說明形聲字有它的局限。形聲字最大的問題便是只能以表示整個音節的方式表音,不能把音節拆分成音素。這就導致了我前面所說的情況。現代漢字體系中有很多有音無字的現象,未嘗不是因為形聲字表音功能有限,無法更靈活造字造成的。為了更好的表達漢語,解決漢語中許多特殊現象無法正確靈活的表達,大量有音無字的詞語造字難的問題,就必須突破現有的造字法局限,為漢字系統引進新的造字法。反切字能夠區分聲母、韻母,突破形聲字只能表示整音節的局限,靈活的區分由於細微語音差別導致的詞語變體。宋朝時的西夏國的文字是彷照漢字創造的文字,和漢字是同一類型的文字,其中就有反切字。可見在漢字系統中引入和使用反切字,是完全可行的。增加反切字,不是要廢除過去用六書法創造并已經長期使用的漢字,或把這些漢字再用反切法重造一遍,那樣就是在製造漢字的混亂。六書創造的大量文字,行之有效,證明這些傳統漢字足能合理的表達它們用來表達的詞語和語素,增加反切造字法,只是為了解決大量有音無字造字難的現象,能夠提高漢語書面語的表達能力。